江蘇多項科創指標居全國前列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曄 實習生胡澤妍)區域創新能力躍居全國第二、研發投入強度達3.33%躋身創新型地區中等水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首超50%……8月1日,江蘇舉行“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主題新聞發布會,一組亮眼數據彰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能,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的堅實底氣。
過去3年,江蘇省研發投入持續提升,對全國的貢獻超過1/8;研發投入強度達3.33%左右,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已經處于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2024年,江蘇省在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中的排名躍升至全國第二,上海—蘇州、南京分別位列全球百強創新集群第五和第九位。
2024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去年首次突破50%,達50.7%,今年上半年持續攀升,達51.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4.5件,連續9年保持全國首位。3項成果入選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取得歷史性突破;上市創新藥約占全國1/4,生物醫藥邁入全球并跑階段,動力電池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據了解,由江蘇太湖實驗室牽頭的國內首艘“海上移動實驗室”——“未來”號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不久前順利交付,展現了江蘇在前沿領域的硬實力。此外,江蘇還擁有聚焦6G的紫金山實驗室、主攻“深地資源與空間開發”的云龍湖實驗室、瞄準農業重大技術攻關的鐘山實驗室、建設中的蘇州實驗室以及規劃中的空天實驗室。這些平臺覆蓋空天、深海、深地、通信、農業等關鍵領域,形成了“上天下海入地”的立體化創新矩陣。
“重大創新平臺是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座。”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表示,“江蘇還牽頭建設了4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這是我們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底氣。”
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建立減負增效的人才評價機制和職稱評審綠色通道,進一步破除“唯論文、唯學歷、唯資歷、唯獎項”傾向,不拘一格選拔高層次、特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目前,已有近3000人通過綠色通道獲評高級職稱。